中药浙贝图片,浙海贝中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药浙贝图片,以及浙海贝中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川贝母”和“浙贝母”,它们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贝母(拉丁学名:Fritillaria)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其茎直立,不分枝,一部分位于地下,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对生、轮生或散生,先端卷曲或不卷曲,基部半抱茎;花较大或略小,通常钟形,俯垂,辐射对称,少有稍两侧对称,单朵顶生或多朵排成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具叶状苞片。

贝母据产地不同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生于高山寒冷地带,分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鳞茎小而二瓣相等,有松贝、青贝、炉贝之称。

浙贝母生于潮湿山坡草丛,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鳞茎大而为分为二瓣,有元宝贝、珠贝之称,两者产地不一,大小迥异。

川贝母因产量低,价格较贵,主要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其药效偏于补,以扶正为主,适用于肺阴虚引起的慢性咳嗽。

浙贝母产量较大,价格较便宜,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其药效偏于散,以祛邪为主,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简单的说就是,川贝母是清火、除湿,用于久咳;浙贝母是润肺、治热,用于风热咳嗽。

因此,对于普通的急性咳嗽,浙贝母比川贝母更加对症而且便宜。

二者功效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川贝母:

1.苦寒性较小,清热力不足,但味甘质润,功偏润肺止咳,多用治肺燥咳嗽,虚劳久咳。

2.清热解郁散结力不及浙贝,多用治体虚痰结者。

3.味不苦,药效较温和,适合小孩咳嗽。

浙贝母:

1.苦寒性较大,清热力较强,功偏清肺化痰,多用治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稠等。

2.清热开郁散结力较强,常用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肺痈、乳痈、皮肤痈肿等。

贝母的食用方法

贝母梨

材料:

梨3个,贝母15克,黑糖3大汤匙。

做法:

1. 梨洗净后,在梨的上1/4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

2.将贝母捣碎成粉末,分别放入3个梨中,上面撒上黑糖,盖上梨盖。

3.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齐食用。

贝母炖猪肺

制作方法:

1.将猪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挤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块。

2.猪肺、雪梨与川贝母,一同放入药煲内,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总结

川贝的名声似乎更响亮些。川贝枇杷露、虫草川贝止咳膏、复方川贝止咳桨等,甚至炖梨,都是川贝说得更顺溜。

其实,对一般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用浙贝母更便宜而且有效。

浙贝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作用:

1、用于风热、燥热或痰热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于苦泄。治风热咳嗽,常配伍桑叶,前胡等。治痰热咳嗽,常配伍瓜蒌、知母等。

2、用于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肺痈等。本品能苦泄清热毒,开郁散结,治瘰疬痰核,陪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治瘿瘤,配伍海藻、昆布。治疮痈,配伍连翘、蒲公英等。治肺痈,配伍鱼腥草,芦根等。

扩展资料

浙贝喜温和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根的生长要求气温在7-25℃,25℃以上根生长受抑制。平均地温达6-7℃时出苗,地上部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4-30℃,在此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生长加快。

开花适温为22℃左右,-3℃时植株受冻,30℃以上植株顶部出现枯黄。鳞茎在地温10-25℃时能正常膨大,-6℃时将受冻,25℃以上时出现休眠。

浙贝鳞茎和种子均有休眠作用。鳞茎经从地上部枯萎开始进入休眠,经自然越夏到9月即可解除休眠。种子则经5-10℃2个月左右或经自然越冬也可解除休眠。因此生产上多采用秋播。种子发芽率在70%-8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浙贝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浙贝

浙贝母功效及作用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浙贝母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浙贝母味苦,属于寒性药。归肺、心经。浙贝母中主要含甾醇类生物碱、皂苷、淀粉等成分。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为生物碱和皂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浙贝母药材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含量不得少于0.080%。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浙贝母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中药浙贝图片的干燥鳞茎。浙贝母味苦中药浙贝图片,属于寒性药。归肺、心经。浙贝母中主要含甾醇类生物碱、皂苷、淀粉等成分。其中中药浙贝图片,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为生物碱和皂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中药浙贝图片,干燥的浙贝母药材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含量不得少于0.080%。

关于中药浙贝图片和浙海贝中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