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药白蒿图片,以及中药白蒿的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是白蒿,
白蒿的主要特征叶细,有白色毛,可以通过特征辨别。
茎类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白蒿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
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多边形。
表皮一列细胞,外被丁字毛,细胞多径向,较长。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鞘纤维壁厚木化。韧皮部较宽。形成层不明显。维管束排列成环,导管多边形,2-12个成群,排列成单列。木纤维分布面积大,细胞壁厚化。射线单列,胞腔内有内含物。树脂道散生髓部。髓大,周边的细胞壁厚化。
茵陈和白蒿不是一种植物,茵陈为菊科、牛至属,白蒿为菊科、蒿属。
在外观上,茵陈和白蒿的区别主要看叶子和花朵。茵陈的叶子很柔软而且皱缩,小裂片呈线形、卵形或是倒披针形。白蒿的下部和中部叶为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长有柔软的短毛。茵陈的花朵呈头状花序,卵球形或接近球形。白蒿的花朵呈头状花序,形状接近半球形或球形。
茵陈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
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茵陈入药,有清热利湿的药效。
茵陈
白蒿
扩展资料
白蒿,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功能主治为: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
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黄色,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
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蒿(中药)
茵陈和白蒿是不一样的,两者虽然在外形上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两者还是有差别的,茵陈属于灰白色或者是灰绿色的外形,而且全身都是绵软的,质地也是很脆的,同时气味也是有一些味苦。
白蒿属于一种多年生的小半灌木,也就是在春季的时候返青是很早的,而且大量的集中在土层之中,甚至会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不断的生长的。两者并不是同一种植物的, 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茵陈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的,而且很多人都会服用它来调理自己的身体,而且茵陈生长在全国的各大地方,主要是在海岸附近的一些湿润沙地有种植的,特别是降血压,还有保护肝脏都是有功效的,但是茵陈是不能盲目地喝的,一旦大量地饮用茵陈的话很容易出现中毒,过量的服用还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白蒿和艾叶是差不多的。白蒿的药用价值比茵陈来说是很低的,而且白蒿在临床上应用还是很少的。相对于茵陈来说,白蒿的使用价值还是很弱的。
其实也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白蒿和茵陈,其实这两个都是属于同一种植物,只是不同的季节叫不同的名字罢了。二月长出来的叫茵陈,据我了解有句俗话说“三月菌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其实这两种植物都是同一种,只是叫法不一样,有些地方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叫不同的名字,而有些地方就叫同一个名字。所以就会有很多人都不会区分这两个植物,会经常将它们弄混。因为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又是属于同一个植物。那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分辨这两个植物呢,它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一、茵陈。
茵陈就是长成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很小,它的质地很脆,很容易被折断。茵陈是在二月份的时候生长出来的,就是在春寒刚退,大地复苏,茵陈白绒绒的率先露出头来,这时候它属于药类。这个时候的茵陈药用价值很高,它具有清热利湿,保肝护肝的作用。
二、白蒿。
白蒿其实就是长大后的茵陈,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回到早春并且快速增长。从3月中旬开始增长到4月,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根系发达。白蒿是三月份长出来的,但是这个时候的药用价值就没有茵陈高了,因为这个季节的白蒿已经慢慢的“变老了”。虽然药用价值没有那么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等。
其实说简单点就是这两个就是同一类的植物,都有药用价值,能治疗和预防很多疾病。并且它的做法有多种多样的,不管怎么做都很好吃。一般我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就会经常吃这种食物,对我们的身体也很好。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中药白蒿图片和中药白蒿的图片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