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药大腹皮产地,以及大腹皮中药材中医世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腹皮 / 大腹皮丝
【别名】大卜皮中药大腹皮产地,腹皮中药大腹皮产地,腹绒中药大腹皮产地,草东床。
【产地】产南方温热之地,即槟榔之一种,其子腹大形扁者,皮入药。
【性味】味辛,性微温,无毒。
【炮制】甘草水浸泡 洗去杂质,润透.纵切成片,晒乾。
【等级】大腹皮丝〔甘草制〕,大腹皮。
【主治】为下气行水要药,主脾胃不和,寒热不调,湿热郁结,痰滞中焦。治脚气霍乱,功同槟榔其性较缓。
【用量】一钱至二三钱。
名称:槟榔
类别:驱虫药
拼音:BING LANG
拉丁:Semen Arecae
别名: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槟榔玉、青仔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热代气候,不耐寒,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28C,当温度降到16C时,有落叶现象,5C时受到冻害。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用种子繁殖。
产地:海南岛、福建、云南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地道沿革:始载于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云:“疗寸白,生南海”。《本草经集注》云:“出交州者,形小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味涩。”《本草图经》云:“槟榔生南海”,今岭外川郡皆有之。”《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广州。”
性味归经:温;苦、辛;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驱虫消积,降气,行水。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杀虫60~120g);或入丸、散。
禁忌:气虚下陷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大腹皮是槟榔的干燥果皮。
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大腹皮,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大腹皮中药大腹皮产地, 中药 名。为棕榈科 植物 槟榔Areca catechuL.中药大腹皮产地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中药大腹皮产地,煮后干燥中药大腹皮产地,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中药大腹皮产地我整理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
大腹皮(棕榈科乔木果皮)
【中药概述】
大腹皮,别名:槟榔皮、槟榔壳、大腹毛、茯毛、槟榔衣、大腹绒,为棕榈科乔木植物槟榔的果皮。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1.行气宽中:用于脘腹胀痛,宽中除胀而止痛,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冬瓜皮等同用; 脚气 浮肿,可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如(证治准绳大腹皮散)。
【药物形态】
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 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大腹毛 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气微,味淡。
【药效鉴别】大腹皮行气消肿,主要用于气滞湿阻以致脘腹胀满,或水气外溢,皮肤水肿。
【 化学 成分】含槟榔碱及副槟榔碱。
【用量用法】5——15g,水煎服,或入剂。
大腹皮的介绍
大腹皮,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果皮。
性 味
味辛,性微温。
归 经
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 效
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主 治
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相关配伍
1、用于治乌癞风疮:大腹子,生者或干者,连全皮勿伤动,以酒一升浸之,慢火熬干为末,腊猪脂和敷。(《圣济总录》)
2、用于治疗小儿风痰壅闭,语音不出,气促喘闷,手足动摇: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名二圣散。(《全幼心鉴》)
用法用量
5~l0g。
禁 忌
气虚体弱者慎用。
炮制方法
1、大腹皮: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2、大腹毛: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生理特性
1、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175px,宽2~3. 125px,厚0.2~12.5px。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2、大腹毛: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气微,味淡。
产 地
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国内广东、云南、台湾亦产。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2、《开宝本草》: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用之,良 。
大腹皮,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又名槟榔衣。
主产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生用。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之功效。现代研究,该品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作用,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中药大腹皮产地和大腹皮中药材中医世家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