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中药茅瓜,以及中药茅瓜价格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茅瓜,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茅瓜的块根。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之功效。用于疮痈肿毒,烫火伤,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酒疸,湿疹,风湿痹痛。
茅瓜,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茅瓜Solena amplexicaulis (Lam.) Gandhi的块根。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之功效。用于疮痈肿毒,烫火伤,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酒疸,湿疹,风湿痹痛。
中文学名
茅瓜
拉丁学名
Solena amplexicaulis (Lam.) Gandhi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葫芦目
科
葫芦科
属
茅瓜属
种
茅瓜
分布区域
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时间
全年或秋、冬季采挖
毒 性
有毒
目录
1 别名
2 入药部位
3 性味
4 归经
5 功效
6 主治
7 相关配伍
8 用法用量
9 使用注意
10 采集加工
11 形态特性
12 生长环境
13 药材性状
14 药理作用
15 现代应用
16 相关论述
17 附注
别名
解毒草、老鼠瓜、山熊胆、金丝瓜、老鼠黄瓜、老鼠香瓜、狗黄瓜、银丝莲、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大种老鼠拉冬瓜、天瓜、耗子瓜、小苦瓜蒌、王瓜、土瓜、野甜瓜、山天瓜、牛奶子、波瓜公、狗屎瓜、小鸡黄瓜。
入药部位
块根。
性味
味甘、苦、微涩,性寒。
归经
归肺、肝、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
主治
用于疮痈肿毒,烫火伤,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酒疸,湿疹,风湿痹痛。
相关配伍
1、治背痈:茅瓜、一枝黄花各30g。酒水各半炖服。(《福建药物志》)
2、治疮痈,淋巴结核:茅瓜15-30g,水煎服;并用鲜根捣烂敷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3、治红斑狼疮:茅瓜9-18g,水煎,每日1剂,分2次冲蜜糖少许,温服。(《壮族民间用药选编》)
4、治肺痈:茅瓜45g,玉叶金花15g。糖适量,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痔漏:茅瓜鲜块根30g,酌加猪大肠,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虚寒疾患者及孕妇慎服。
采集加工
全年或秋、冬季采挖,洗净,刮去粗皮,切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性
茅瓜又名:异叶马㼎儿。攀援草本,块根纺锤状,径粗1.5-2厘米。茎、枝柔弱,无毛,具沟纹。叶柄纤细,短,长仅0.5-1厘米,初时被淡黄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叶片薄革质,多型,变异极大,卵形、长圆形、卵状三角形或戟形等,不分裂、3-5浅裂至深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三角形,长8-12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上面深绿色,稍粗糙,脉上有微柔毛,背面灰绿色,叶脉凸起,几无毛,基部心形,弯缺半圆形,有时基部向后靠合,边缘全缘或有疏齿。卷须纤细,不分歧。雌雄异株。雄花:10-20朵生于2-5毫米长的花序梗顶端,呈伞房状花序;花极小,花梗纤细,长2-8毫米,几无毛;花萼筒钟状,基部圆,长5毫米,径3毫米,外面无毛,裂片近钻形,长0.2-0.3毫米;花冠黄色,外面被短柔毛,裂片开展,三角形,长1.5毫米,顶端急尖;雄蕊3,分离,着生在花萼筒基部,花丝纤细,无毛,长约3毫米,花药近圆形,长1.3毫米,药室弧状弓曲,具毛。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5-10毫米,被微柔毛;子房卵形,长2.5-3.5毫米,径2-3毫米,无毛或疏被黄褐色柔毛,柱头3。果实红褐色,长圆状或近球形,长2-6厘米,径2-5厘米,表面近平滑。种子数枚,灰白色,近圆球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径5毫米,边缘不拱起,表面光滑无毛。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常生长海拔600-2600m的山坡路旁、林下、杂木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块根纺锤形或纺锤状圆柱形,长10-15cm,直径0.8-2cm,下部有时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平滑,有多数近椭圆形的横长突起。断面粉性或稍纤维状。气微,味淡微苦。
药理作用
有毒。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感染性炎症。
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药物》:“下泻,解热,破血。治腹胀痛,水肿,头痛,烧热病,眼红蛊毒。”
附注
1、本品块根在《滇南本草》称“天花粉”,云南、贵州民间曾作天花粉用,但其功效与天花粉不同,毒性较大,因此不能作天花粉入药。
2、过去在广东一带本品与马㼎儿的块根同称“土白蔹”,作白蔹入药,现已纠正。
[1-2]
茅瓜枝
植物学名:茅瓜。别名:老鼠拉冬瓜、天瓜、耗子瓜、王瓜、土瓜、野甜瓜、山天瓜、牛奶子等。
植物学特性: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有卷须。叶、花均似瓜蒌。块根如地瓜。果呈纺锤形,长2~4厘米,熟时红色,光滑,有甜味,可生食。种子白色,倒卵形,稍扁。
分布于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等地。
本人第一次见到此物是在泰国。老衲在泰国弄开(或称农坎、朗坑)县城郊公路边,采得几个鲜红的茅瓜果实,取出种子晒干带回了国内, 种在院里,植株生长良好。北方气温低,秋末冬初,老衲为茅瓜的根部覆盖了1米厚的干草保温,结果茅瓜的块根还是冻烂了。我的朋友将种子种在了蔬菜大棚里,冬天生长也很旺盛,枝繁叶茂,白花朵朵,但就是不结果。——可能是光照与温度的原因吧!因为1月份泰国的气温是30~35摄氏度,阳光几乎是垂直射下。
茅瓜之块根入药。全年或秋、冬季采挖,洗净,去粗皮,切片,鲜用或晒干。
药性:味甘、苦,微涩。性寒有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
主治:疮痈肿毒,烫火饬,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湿疹,风湿痹痛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浸酒。或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用药禁忌:体质虚寒者及孕妇慎服。
阿弥陀佛!
毛瓜青嗯,如果炒菜吃的话嗯,是很好吃的,但是注意放油盐,葱蒜,这些比例要实用,一定要炒熟,不然的话可容易造成腹泻哦
哪些植物含马兜铃酸?
1、天仙藤
茎细长圆柱形中药茅瓜,略扭曲中药茅瓜,直径1~3毫米;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淡黄褐色,基生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味淡。
2、朱砂莲
朱砂莲又叫做背蛇生,是一种藤本植物。朱砂莲的根呈块状,较长,且经常相连,其根的表面还具有很多皱纹,不规则。作为一种中药材,朱砂莲的功效极大,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不过,朱砂莲的副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3、马兜铃
对呼吸系统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抑菌、降压、抗生育、舒张支气管、收缩平滑肌等作用。
4、广防己
身痛、关节痛:广防己3钱,威灵仙4钱,蚕沙3钱,鸡血藤5钱,水煎服 水肿、小便不利:防己、黄芪各3钱,白术2两,甘草1钱,生姜2钱,大枣3枚,水煎服。
5、青木香
青木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青木香煎剂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其所含木兰花碱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明显。
关于中药茅瓜和中药茅瓜价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