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同仁堂消费商 专栏 2022-11-15 50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中药热敷的中药冷敷注意事项

中药乱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叮嘱病人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

还应注意中药热敷疗法虽然使用广泛,疗效卓著,但也有不宜中药热敷的疾病,如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

冷敷是一种常用的养生防病方法。常用的冷敷法有干、湿两种。一般情况下,干冷敷法不如湿冷敷法效果好,而在湿冷敷时如能加入适量中草药,则往往会事半功倍。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将药水过滤,再将毛巾浸湿后拧干,然后在皮肤表面覆盖一层纱布或涂抹凡士林,再用湿毛巾冷敷。

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清代嘉庆前千余年的穴位外敷治病的.经验和方法,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一、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

中医特别讲究治养结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为主,忌生冷、甜食、油腻、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食物;戒牛肉、烧鹅、鸭、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等温燥之品;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及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要睡眠充足和情绪乐观。贴药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贴敷期间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呆在空调房间及吹电风扇,最好在自然通风的环境。

二、做好背部皮肤护理,以防感染。

贴敷疗法,又有“发泡疗法”之说,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烫伤膏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如出现小水泡或小水泡已破,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大水泡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三、贴敷时间。

贴敷时应穿透气性好的宽松衣衫。每次贴敷时间应在1至4个小时。如无不适,建议成人每次可贴2至4个小时,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时间最好短于1个小时。

四、慎用人群:

合并有艾滋病、结核病或者其他感染者;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支扩、恶性肿瘤、慢阻肺急性期;禁忌症: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咯黄浓痰、咯血者;孕妇都不宜贴敷。

;

中药外敷注意事项

一、煎药方法:1、在煎药之前,先把一帖中药倒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加水量水面应高于中药压实后药面上约1cm。2、头遍煎时,应先用大火煮,待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之后把熬好的药汁倒入容器中。再往煎药壶中加入适量清水,量同第一次,第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3、把第二次熬好的药汁倒入容器中,与第一次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即为中药一天的服用量。

二、服药、药渣外敷及泡脚:1、混合好的药汁,分为三顿服用。在早中晚三餐半小时后服用(若处方中有麝香保心丸,就和中药一同服用,每次一粒)。2、把煎药剩下的药渣放到锅里炒炒或置于微波炉中加热片刻,不需完全烘干,保持湿漉漉但药汁又不会滴下的状态为最佳。把药渣装入用干毛巾或枕头套制作的布袋袋中,敷于酸痛明显处,可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一处局部敷或反复移动敷于各处患处。待药渣由热转凉,就可结束。3、药渣敷完后,把药渣倒入洗脚盆内,加入盐和醋少许,倒入开水,以没过脚面为宜,如果有膝部酸痛的症状,可用毛巾将药汁擦洗膝部。

中草药外敷(热敷)减肥的原理是什么?求科学回答

皮肤层充满血管和毛细血管,当热的物质接触皮肤时,皮肤的血管即扩张充血,使机体代谢加快。热敷后肌肉内的废物也加快排泄,汗腺分泌增加,促进身体散热。

此外,由于热敷的作用,增强了局部新陈代谢,可使伤口迅速修复,形成新的皮肤。如用药液敷于患部,因水分和药液与皮肤的直接接触,药物有效成分就会渗透到组织中去,起到外治给药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中药热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叮嘱病人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

还应注意中药热敷疗法虽然使用广泛,疗效卓著,但也有不宜中药热敷的疾病,如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

热敷小脑,健脑益智,缓解头晕。可用菊花、远志、菖蒲、决明子、牛膝等中草药煎水,热敷脑门3—5分钟,每天2—3次,有健脑益智的功效,对老人常见的头晕、失眠、高血压等也有防治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敷疗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药热敷

为宝宝热敷的方法

热敷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热水袋,水温约为60--80℃,可用手背试温,不太烫即可,将热水灌至约占热水袋的三分之二,排出袋内气体,拧紧螺旋盖,用布或毛巾包好,放在患处,每次敷20--30分钟;另一种方法是用纱布或毛巾,先浸泡于上述湿度的热水中,拧干后敷于患处。为了防止散热太快,可在上面再盖一层毛巾或棉垫。

一般经五分钟就得更换一次,可用两块毛巾交替使用,每次总的时间约20--30分钟。要注意水温不能太高,以防烫伤。如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应停止使用。

热敷的操作要领

1、热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热水袋,水温是60-80℃,以用手背试温不太为度,将热水灌至热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内气体,拧紧螺旋盖,装进布套内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盐、米或砂子炒热后装入布袋内,代替热水带热敷。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天3-4次。

2、另一种热敷法是把毛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在热毛巾外面可以再盖一层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最好用两交替使用。每次热敷时间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热敷的注意事项

1、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瘫疾、糖尿病、肾炎等血液循环不好或感觉不灵敏的病人,使用热敷时,应随时检查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

2、热敷作为配合疗法适用于初起的疖肿、麦粒肿、肌炎、关节炎、痛经、风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当急腹症未确诊时,如急性阑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脓,各种内脏出血,关节扭伤初期的有水肿时,都禁用热敷。

中药热敷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让患者在家自行治疗。操作时可直接将草药放入大盆内煎煮,也可以将药物包入口袋内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后,可先用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下降适中时,用毛巾蘸取药液敷于患处,或直接将装药的口袋敷于患处,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2次。

热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叮嘱病人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

还应注意热敷疗法虽然使用广泛,疗效卓着,但也有不宜热敷的疾病,如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

中药应该如何外敷呢?外敷需要注意什么?

一、中药应该如何外敷呢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

中药外敷是指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从而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外敷。痛经者,可外用石消散。呕吐可用藿香正气散外敷治疗。

外敷是将外用药的水溶液或由其制成的药膏或粉剂直接涂于患处,达到解毒消肿止痛(消肿止痛)、利尿或化脓生肌的治疗效果的方法。

如附子理中丸,可外治虚寒性腹泻。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其外用中药可分别用银翘散和方静败毒散治疗。痛经可以用失笑散外敷治疗。呕吐可用藿香正气散外敷治疗。

疼痛部位外用散剂说明:取适量散剂,加温水或米醋调成泥,敷于疼痛部位,用保鲜膜或胶带(胶带左右)固定。每晚睡前外敷,醒来时取下(约6-8小时)。如果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能是过敏症状。请先停药,及时联系医生。

二、中药外敷有很多注意事项

1、拿到药方后怎么用,首先要把它打成糊状。建议在正规药店砸碎。不要在家里用豆浆机或粉碎机粉碎,因为很多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都是中药外敷中毒的。如果口服的东西被压碎,可能会引起中毒。

2、注意观察皮肤,尤其是过敏体质,涂抹后观察患者是否有皮疹、红肿、瘙痒。一般外用所需时间为8小时。如果是家里自行涂抹,建议睡前涂抹,第二天早上8小时取下。如果是白天外出做生意,走动时可能导致中药应用不可靠,影响药物吸收,恶化疗效。

3、如果涂抹前发现局部皮肤损伤,如患者正在接受放疗,放疗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变红脱皮,不建议外用,以免感染。

4、外用中药要注意的事情很多。期间多喝水,可以改善中药外敷引起的皮肤干燥。平时也需要掌握好时间,否则会敷太久,否则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甚至发红。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瘙痒或发热,并不严重,但如果感觉不舒服,可以先停用。

关于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和中药热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