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降低压的中药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降低压的中药方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有些中草药是有降压作用的降低压的中药,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草药的降压作用是特效的。有降压作用的草药主要有:罗布麻、草决明、丹参、苦苦菜等(其降低压的中药他还有很多类型的草药)降低压的中药,这些草药有些通过利尿的作用发挥降压效果降低压的中药,有些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发挥降压作用,有些通过调节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调节血压。
能降血压的中草药还有:
葛根:是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痛者疗效显着。
野菊花:清热解毒,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可单味煎服,亦可与夏枯草、草决明同用。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它有利尿,清肝,降血压等作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泡茶饮服,它之所以有降压作用,是和它所含的钾盐有关。高血压患者可用夏枯草汤来治疗,药方为:夏枯草、元参、黄芩、龙齿、珍珠母、生地等,对于肝火上炎、络脉郁滞型的高血压有不错的降压作用。
黄芩:清热解湿,泻火解毒,对于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有消除眩晕、头痛、口苦、心烦的作用。
杜仲:杜仲看着就是很平常的一种干燥树皮,不过却是滋补效果很不错的一种药材,可用来治疗肾虚腰痛、高血压等疾病。而杜仲之所以可降压,主要是由其所含的松脂醇二葡萄苷所起的作用。杜仲水提取物对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有抑制作用,同时有降压效果,而且降压疗效平稳、无毒,无副作,可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让血压下降。
但是这些中草药的降压作用都不能完全代替降压的西药。
一、钩藤
钩藤,《全国中草药汇编》别名“倒挂刺”“鹰爪风”。息风止痉作用明显,为惊痫抽搐要药。药理研究证实钩藤能明显降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属肝阳、肝火证。其活性成分为钩藤碱,怕热,用于降血压时不宜久煎,要后下取效。
钩藤除了降血压外还能息风,抽风、惊厥,尤其是小儿慢惊风、急惊风,钩藤是味好药。 如果血压不高,钩藤就不用后下,与其他药一起煎即可。钩藤还能抗血栓,治心律失常。钩藤降血压,各种类型的高血压都可以用钩藤,沈氏女科有一个降压四味汤,第一味药就是钩藤,然后再配合辨证论治加药。
二、杜仲
杜仲,《名医别录》别称“木绵”。以产于贵州遵义、四川绵阳者最佳。药理研究证实杜仲能明显降压,又可减少肠道吸收胆固醇,特别适用于水不涵木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又是良好的安胎药。
杜仲有双重作用,既可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又能温补肝肾,是阴阳双补之品。 其效用在于胶丝(树脂胶类),应当生用,炒后胶丝被破坏,作用减弱。炒炭后仅用于止血止泻。
三、桑寄生
桑寄生,《尔雅》别名“寓木”“宛童”。医者以其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养血安胎。 药理研究证实桑寄生有强心利尿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又能明显降低血压。特别是槲寄生的强心利尿功效比桑寄生更明显。
四、莱菔子
莱菔子有两个功效:消食除胀力宏,用于治疗食积气滞;祛痰降气力专,用于治疗痰浊壅盛证。 莱菔子所含的芥子碱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而且效果稳定,是一味治疗高血压的效药。
莱菔子行气而不破气,在用参类补气中稍佐莱菔子(10g以下)补而不滞,反能提高疗效。正如《本草新编》所云:“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也,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因此莱菔子应发挥其降压之作用,并不破气,与参芪通用无妨矣。
莱菔子消食除胀,祛痰降气,哮喘病人痰多用莱菔子有效,既能平喘降气,又能祛痰。而且莱菔子能明显降血压,高血压的病人,无论是哪个类型,都可以用莱菔子来降血压,可用到15g。有个食疗方,用莱菔子芽加点儿醋,拌了当凉菜吃,开胃消食又降血压。在补气药中用莱菔子,补而不滞,但是用萝卜就不行了,吃了补气药后千万别吃萝卜,那是破气的,尤其是白萝卜。
五、夏枯草
夏枯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乃东”,《名医别录》别名“燕面”,以清肝泻火为主。 药理研究证实夏枯草可降压,尤善降舒张压,抗菌,抗病毒,降血糖,散结,抗腺癌,用于治疗肝火痰郁证。
还有一味降舒张压的好药是海藻,低压高的病人,用夏枯草和海藻。要注意,用夏枯草必须用夏枯草的头,它的梗没作用,所以有的地方就叫夏枯头,不要掺梗。
六、海藻
海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落首”。消痰软坚作用明显,是治疗瘿瘤、瘰疬的主药。药理研究证实海藻所含的褐藻酸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并有肝素样抗凝血作用,也可降血脂,减轻动脉硬化。用其利水退肿可治肾炎,既可退肿,又能改善肾功能,特别是苔腻的肾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更宜。
海藻祛痰,连祛带消,古方海藻玉壶汤,用来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瘤,即取海藻祛痰散结的作用。 临床治疗顽痰不化,可用竹茹、天竺黄、竹沥三竹轮换,如果痰仍未去,可加海藻和昆布来退腻苔。海藻能降血压,尤其是降低压,并能抗凝抗脂,利水消肿,是很好的药。使用海藻要注意一点,其所含盐分大,一定要浸泡10分钟。
七、葛根
葛根,又名“粉葛”“干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鸡齐根”。
葛根有四个功效:发表退热,解肌透疹,缓解肌肉痉挛,最宜治项背强痛;清热生津,降血糖,为治糖尿病妙药;改善脑循环,降血压,治高血压尤可消除症状;升阳止泻,治肠炎、痢疾,常用煨葛根。
葛根的心血管效应特别明显,并且具有发表退热,解肌透疹的功效。《伤寒论》里面的葛根汤,在辨证用药以后加葛根。主要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颈项强直症状。葛根还能帮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提高药物的疗效。葛根能升阳止泻,减慢心率,可增加心脏每分钟的搏出量,又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血栓,降血脂。
八、珍珠母
珍珠母为蚌类动物的贝壳,既平肝潜阳,又清肝明目,对肝阳上亢、水不涵木证有特效。
高血压有上述证类者更宜,既可降血压,又能改善症状。因已研碎,不必先煎,可用30 60g。
(1)葛根。是常用降低压的中药的祛风解表药降低压的中药,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痛者疗效显著,每次 15~30g。
(2)野菊花。清热解毒,有降低血压作用,治疗高血压病,可以单味煎服,亦可与夏枯草、草决明同用,每次 10~15g。
(3)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头痛、目眩、耳鸣、烦热、失眠等肝热证候者,可配伍决明子、黄芩、菊花等,水煎服,每次 15~30g。
(4)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肝经实热降低压的中药的高血压病,有消除眩晕、头痛、口苦、心烦等症状的作用,常与钩藤、草决明同用,每次 9~12g。
(5)钩藤。平肝息风清热,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目赤等症,常与石决明、白芍同用,每次 20~30g。
(6)天麻。平肝息风,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川芎配伍,如天麻丸。若为湿痰眩晕可配用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燥湿药物,如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次 9~ 12克。
(7)石决明。平肝潜阳,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证,常与菊花、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同用,每次30~45g。
(8)地龙。熄风,清热,活络,平喘,利尿,降压。适用于早期高血压病伴有肢体麻木者,多复方使用,每次 10~20g。
(9)罗布麻叶。平肝息风清热,对消除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症状有良好作用。以单味代茶饮用,每次 6~10g。
(10)臭梧桐。祛风除湿降血压,复方单味皆可,每次10~20g。
(11)川芎。性味辛温,可祛风活血止痛,主要适用于头身疼痛以及血瘀气滞的痛经、闭经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症。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与利舍平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常用量每次 9~15g。
(1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养血安胎,主要用于痹症血不养筋,肝肾不足的筋骨痿弱,腰膝酸软等症,亦常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治疗,每次 10~15g。此外,根据国内外报道,有一定降压效果的中草药还有杜仲、丹皮、黄连,通过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杜仲、丹皮用量各 10g,黄连减半。青木香通过交感神经节阻滞作用而降压,常用量为10g。
(1)汉防己中药降压:味甘辛,性寒。具有降血压、除风湿作用。早在1931年就发现汉防己能降低血压,有效成分主要是汉防己甲素。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都能明显降压,而且有镇痛、消炎、扩张冠状动脉等多方面的作用。武汉医学院附属医院报告,它们用汉防己治疗270例高血压病患者,显效占52.6%。可见汉防己的降压作用是肯定的。
(2)钩藤中药降压:味甘,性微寒。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媳解痉的功效。由于钩藤能刺激心血管系统的感受器,引起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常钩藤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首选药物。有人句,钩藤降低收缩压的作用比舒张压更明显,因此钩藤对早期患者效果较好。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报告,有效率达74.7%。每天15~60克,代茶饮。
(3)罗布麻叶中药降压:味甘苦,性偏凉。罗布麻叶具有清火降压,强心利尿功效。西北植物研究所用红罗布麻治疗596例血压病,结果证明罗布麻叶在降压、改善头晕等症状,恢复劳动力方面均有一定疗效。青海省用白罗布麻治疗100例高血压病人,总有效率达70%以上。一般每天3-6水冲泡当茶喝即可。
(4)臭梧桐中药降压:味苦甘,性偏寒,有臭气。臭梧桐具有降血压、祛风湿作用。目前市售制品有两种:一种是血压平片,每次服2-4片,每日月艮3次;二是八角梧桐片,每片O.5克,每日lO-16克,分3-4次服用。由于臭梧桐降压温和,副反应少,对年老而并发动脉硬化的病人尤为相宜。
(5)中国萝芙木中药降压:药用其根,味苦性寒,中国萝芙木具有明显降压作用,并能清热散风消肿,.毒性较低,总有效率为78.8%,对早期高血压病效果较好。中国萝芙木降压机理与神经节阻滞作用和抗肾上腺素作用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抑制血管中枢,有人还观察到中国萝芙木对扩张冠状血管、提高心功能及增加心肌能源供应等,都有一定作用。因此认为有利于提高高血压心脏的代偿功能。
(6)杜仲中药降压:味甘,性温,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作用。药用杜仲树皮。常配成l0%-20%酊剂应用,每次l一2毫升,每日3次。
(7)莲子心中药降压:味甘性寒,清心去热,临床应用莲子心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莲子心主要成分是一种叫阿啡的生物碱。常用量2-3克,煎服。
(8)地龙中药降压:味咸,性寒,地龙具有清热平肝,止咳通络作用;地龙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地龙适用于早期高血压病伴有肢体麻木者,总有效率达76%以上。地龙降压的有效成分是次黄嘌呤及地龙Bi,降压的原理是由于地龙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脏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此外,地龙还有明显的抗惊厥、镇静、兴奋子宫等作用,常用量10-15克,煎服。
(9)野菊花中药降压: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肝肺经。野菊花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能。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用本药制成流浸膏治疗高血压病,野菊花降压有效率为78.57%;降压机制可能为对抗肾上腺素和扩张外周血管,一般用量18一30克,每日l一2次。野菊花或与夏枯草、草决明同用。
(10)青木香中药降压:味辛苦,性温,青木香有较好的扩张血管与镇静作用、可以很好地降压。每日30克煎服;或研粉装入胶囊中服用,每日2-5克。服用2个月后,如血压无变化或恶心,可停用。
(11)大翅猪毛菜中药降压:学名茨蓬,大翅猪毛菜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直接扩张血管,故有温和的降压作用,副反应轻微。
(12)松黄(松花粉)中药降压:味甘,性微温,轻松滑腻,淡黄微香,松黄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养血祛风、益气平肝、防治心血管疾病功效。高血压、心血管于病人取松花粉5克,装入绢袋,酒浸7-1O天,每日2次,饭后饮服少量,长服伺盆。
(13)牛蒡子中药降压:味辛苦,性偏凉,牛蒡子具有降低血压用,且能强壮利尿,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取牛蒡子10-15克煮粥食用,可治疗及预防中风。
(14)灵芝中药降压:味甘,性平,无毒。灵芝具有镇静、镇痛、抗衰老、保护肝脏、抗菌、降压等奇效。取灵芝6克,甘草5克,水煎饮服,日服2次,10日为一疗程,可持续服用。
(15)夏枯草中药降压:味辛苦,性偏寒,归肝胆二经。夏枯草具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的功效,降压效果满意。一般用30克,代茶饮用。
(16)旱芹菜中药降压:降压效果良好,疗效达71.44%,旱芹菜主要是通过对抗肾上腺素作用而达到降压目的。生旱芹菜捣汁服用即可。用芹菜根、大枣煎剂治疗动脉硬化,对降低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大家要知道高血压带来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对于有高血压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压,血压控制不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中药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大家要注意正确用中药能很好的降血压,可减少血压带来的并发症,哪些中药材能降压?
1、祛风湿,补肝肾,养血安胎,主要用于痹症血不养筋,肝肾不足的筋骨痿弱,腰膝酸软等症,亦常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治疗。
2、葛根,是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痛者疗效显著。
3、川芎,性味辛温,可祛风活血止痛,主要适用于头身疼痛以及血瘀气滞的痛经、闭经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这是常见的降压中药材之一。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与利血平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4、野菊花,清热解毒,有降低血压作用,治疗高血压病,可以单味煎服,亦可与夏枯草、草决明同用。
5、臭梧桐,祛风除湿降血压,复方单味皆可。
6、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头痛、目眩、耳鸣、烦热、失眠等肝热证候者,可配伍决明子、黄芩、菊花等,水煎服。
7、罗布麻叶,平肝熄风清热,对消除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症状有良好作用,以单味代茶饮用。
8、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有消除眩晕、头痛、口苦、心烦等症状的作用,这种常见的降压中药材常与钩藤、草决明同用。
中药具有降压的作用就能很好的控制血压,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大家都知道血压带来的危害非常大的增加,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大家应该要正确合理的服用中药,能起到降压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的问题,老年人是高血压常见人群。
关于降低压的中药和降低压的中药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